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7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法治的成长必须扎根于相应的法律文化土壤,而刑事法律制度的有效建构和运作依赖于相应的刑事法律文化的存在.刑事法律制度设计和运作实效的差异反映出中西刑事法律文化的冲突.而对这种冲突的形式的正确认识,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成功地在立足本国、借鉴国外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刑事法制.  相似文献   
72.
QFⅡ作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安全的均衡解,它的推出是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情况下迈向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第一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汇入、汇出本金或收益而引致的外汇资金的大规模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资金供求对比关系的变化。为此,从QFⅡ对汇市的冲击入手,参考台湾的经验与历史,对QFⅡ主体结构及资金结构进行预测,分析QFⅡ投资主体的行为对汇市冲击的路径及具体表现,最后提出了建立汇市QFⅡ风险缓冲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以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为样本,利用2006—2015年的数据,对影响住宅价格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价格、人均储蓄余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人口密度、空气质量对住宅价格有正向影响,每亿人医院或卫生院数量对住宅价格有负向影响;并且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具有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对不同城市依据自身特征采取相应的调控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4.
选取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借助门槛模型研究企业杠杆率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结果显示:杠杆率对企业创新有显著影响,存在既能促进创新同时降低风险的企业最优杠杆率区间,即当杠杆率处于9.3%~37.1%的范围时,杠杆率的提升能够最大地促进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同时降低创新风险;但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未达到增加创新产出与降低创新风险的最优均衡。同时,不同规模企业杠杆率与创新的关系具有差异性,大型企业促进创新且可规避风险的最优杠杆率的区间为杠杆率低于67.0%,中型企业为杠杆率低于22.5%,小型企业则是7.8%~17.0%的区间范围。应正确理解中央“去杠杆”政策,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力求在“降杠杆”和“促创新”之间达成最优平衡。  相似文献   
75.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作为政府在再分配环节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工具,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剖析收入分配领域“税制失灵”的表现及原因,提出完善我国现行税制的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6.
地方财政体制的完善是目前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论证多级地方财政体制存在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目前四级地方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政府级次和财政层次方面对其进行重新规划,并从事权和支出范围、财权以及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对完善各级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7.
选取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基于创新、创业路径的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直接促进包容性增长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提升包容性增长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效果更好,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与区域特征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8.
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利用手工查找的2008—201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人均收入的影响为显著“倒U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显著“正U形”,且二者均存在明显的地理位置以及城市规模异质性;公共服务供给作为财政分权影响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提高人均收入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鉴于此,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分权制度,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79.
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与村级公共品供给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农村村级公共品“自上而下”的供给机制忽略了广大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导致了现行村级公共品供应中出现公共产品过剩和不足并存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注重农民自身需求出发,通过建立村级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给予农民充分参与公共品供给决策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80.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之一的财政政策,其宏观性调控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但财政政策需要通过作用于市场中微观主体(如企业),才能实现政策的效果和目标。微观主体是宏观财政政策的运行载体,一定意义上说,宏观财政政策的效应传导具有微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